德看生活事

主頁 » 2013 » 四月

Monthly Archives: 四月 2013

生命只是重覆著每一天的人和事?

Groundhog Day「除非你找到生命的意義,否則你只是重覆著每一天生活的人和事。」

這句說話是我看完Bill Murray和Andie McDowell的《Groundhog Day》(偷天情緣,1993)之後的體會。

電影的背景是美國一個傳統節日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也是本片的英文原名),每年2月2日美國的一些城鎮會由土撥鼠預報天氣。而故事中的主角Phil Connors(Bill Murray飾演)是匹茲堡電視台第九頻道(WPBH-TV9)的天氣報導員。偏偏Phil為人心高氣傲、自以為是,喜歡說低級笑話,亦令身邊的人對他沒多大好感。

由於工作的緣故,Phil與女製作人Rita(Andie McDowell飾演)及攝影師Larry於2月2日早上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Punxsutawney實地報導每年的土撥鼠日盛會,而Phil巳是第四年採訪這個活動。對於這次例行公事的出差、同行的工作人員以至這個小鎮,Phil 顯得非常厭倦。他極不情願的報導這段新聞後,原本預計返回城市,卻因為風雪過大被迫在小鎮多留一天。而奇怪的事情也開始發生了。

翌日醒來,Phil發現自己仍然活在2月2日: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事情跟「昨天」的一模一樣!起初他對這個狀況有點混亂,然而當他發覺連續幾天都活在同一天的情況後,他發現如果「明天」不會來,那麼「今天」所做的任何事情也沒有後果。於是他開始利用這個狀況進行不同的惡搞、造反和搗亂:從鎮上居民得知秘密、引誘女士、盜取金錢、大吃大喝、在火車軌上開車玩命、以至醉駕等。

後來他打算追求Rita,也從每天多番重覆的對話和失敗中找尋Rita的喜好,然而始終未能得到Rita的芳心。漸漸Phil卻發現每天活在二月二日其實是一個人間煉獄──怎樣做也不能突破這個局限,大概他只能永遠困在這裡吧。雖然他嘗試過更激的方式來中止這種時間的「迴轉」:在慶典上作出荒謬而冒犯的新聞報導、挑釁居民、擄去鎮上那隻知名的土撥鼠而被警察追捕至墮進礦坑。就是要死也死不去:不管是電擊、毒殺、上吊、跳樓、撞車都無法解脫,Phil一覺醒來,他還是活在二月二日的一天。

結果Phil的突破卻是因為Rita的提醒,原本只想到自己的Phil開始顧及和重視身邊的人,學習了解其他人的價值和意義。Phil開始每天累積有關Rita和這小鎮的認知、主動向Larry送上早餐和他聊天、接住樹上摔落的小孩、幫助噎住的男士、對車輛爆胎的女士施以援手、幫忙撮合情侶,他更善用時間學琴、冰雕和法文等。原本厭煩這個無趣小鎮,如今慢慢喜歡小鎮上的一切人和事。

因著Phil對生活態度的改變,使他從絕望的生活中走出來。原本是無望的日子,現在卻能嘗試享受現有的生命。最後時間迴轉的現象消失了。他不再停留在二月二日,並且可以和Rita一同開始新的每一天。
 
大學時代的我看了這部名不經傳的電影後,帶給我很大的啟發。雖然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未必會像Phil一樣的不幸:每天也是過著完全重覆的日子。然而若我們沒有賦予生活有任何的意義,每一天我們其實只是重覆著所有事情:起床、早餐、返工、午飯、再工作、放工、食晚飯、看電視、睡覺……縱使我們每天遇到不同的人和事,但在我們的眼中其實也是一樣。最後我們也會像Phil一樣:看不到生活的方向動力。

除非你找到生命的意義,否則你只是重覆著每一天生活的人和事。也許懂得去愛人,我們才能找到「明天」,沒有愛我們也沒有「明天」。

Oh Captain, My Captain !

Dead Poet Society究竟理想與現實,我們如何可以在兩者中取得一點點平衡呢?這個問題使我想起了1989年的一套電影:Dead Poets Society(暴雨驕陽),一套那些年我被深深影響的電影。我敢說:當年我們的那一代不少人也曾經深受此片的影響。

故事的背景是1959年美國一間傳統升讀大學的貴族名校(Welton Academy in Vermont),片中學校標榜著傳統(Tradition)、榮譽(Honor)、紀律(Discipline)、優秀(Excellence)的教學風格。本來謹守優良傳統的校園,新的學期來了一位校友John Keating(Robin Williams飾演)擔任英文老師。Keating把學生帶出課室以外,要他們學習從不同角度看世界,並且站在他的桌子上,找尋自己的定位。在Keating的鼓舞下,這群學生重新舉行「Dead Poets Society」的活動,也開始追尋自己的理想。片中「Oh Captain, My Captain !」是Keating希望學生們稱呼他的代號,事實上Keating正是帶領這群少年走向希望和理想的船長。

在Keating的啟發下,其中一名學生Neil決定放棄升讀醫科而改向話劇方面發展,並且隱瞞了父母參加話劇表演,然而事情東窗事發,Neil的父母決定要他轉讀軍校以「重回正軌」,而Neil也作出了人生中最大的決定……。故事的結局是Dead Poets Society的成員在學校的施壓下被迫向「現實」低頭--簽字承認Keating灌輸錯誤觀念,濫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最後Keating被迫離開學校,到底浪漫化的理想主義最終也敵不過現實。然而此片最後的一場戲,卻成為整齣電影的最高潮、更是足以搖撼著每個觀眾的生命。

當年我第一次看此片是升上中五的暑假:正好是我面對人生第一個公開考試之前,記得當年的我也反思著自己不甘於成為考試制度下的奴隸,如何在現實的教育制度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後來當我升讀高考時在學業上得到啟蒙,並在現實的考試中找著找到自己的「理想」,也許多少受到此片的影響。

無可否認,浪漫化的理想主義實在令人嚮往,偏偏現實世界卻是另一回事,有時候也不容許我們不低頭。特別在香港,我們實在需要勇氣Seize the day、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也許這是一份「年少無知」的勇氣。但是當我們年紀漸長,我們的勇氣也會被社會的現實和規範磨蝕了。社會也會叫我們怎樣過穩定的生活,讀好書然後找份好工,我們也將昔日的理想放在一旁,這可能是成長的代價,然而我們是否甘於成為沒有理想的咸魚呢!

記得此片令一男主角Todd(Ethan Hawke飾演)本來也是十分害羞和缺乏自信的學生,但在Keating的半強迫下也要上台朗誦自己的詩,這也是他的人生一個大挑戰!而Todd最後也完成了,當然對別人來說其實沒有什麼,但是這次經驗卻是他開始蛻變的一刻。或許Todd最終仍然無法自由地飛翔,但是至少在生命中看見了希望,也突破了一些自己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事。

寫到這裏,也突然記起那些一直堅持參與罷工的貨櫃碼頭工人,也謹以此片結束的一幕給他們共勉:願意在自己的位置上站起來,向現時的制度說不,加油罷!你們絕不孤單,要知道更多的香港人支持你們!

Dead Poets Society 最後一場戲:
(未看此片的朋友建議要先看完整齣戲一次,這樣你才會完整地明白這一幕在意識形態上的震撼力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