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看生活事

主頁 » 2012 » 七月

Monthly Archives: 七月 2012

給組訓和Youth Zone的最後十課(3): 建構你的神學.成為信仰的立足點

這個論點可能沒有甚麼市場,事實上當我們聽到「神學」這兩個字時,我們必定以為是十分深奧的東西,只有教牧或神學院的教授才有資格談論的。錯了!

我對神學的定義是一個較闊的角度:神學就是基督徒對信仰的認識與實踐。而信仰也包含了我們對上帝、對人和對世界的認識。所以神學除了認識以外還包括了實踐──透過實踐我們才會真正了解信仰。縱然在「一主、一信、一洗」的原則下,我們對信仰也有不同的理解、體驗和詮釋──基督教內出現不同的宗派其實也是如此。所以我們除了具備情感上的信仰體會,也要建構信仰的客觀認知,成為我們的信仰立足點。

仍記得在2000年時候,我們的宗派內有一個弟兄因著他對信仰和教會生活的一些另類看法,於是在科網潮流興起的同時發佈了一個名為【循道中人】的網站:此人自稱為「大宗派中的小信徒」,並在網上大膽提出「教會只顧一味生產死做爛做的事工怪獸」,對於只以「事工為本」的牧養方式深表質疑。同時他更批評教會所謂的「三結合」模式(即宣教、教育及社會服務)只會帶來「架構多、事工多、會議多」的「另類三結合」問題。後來此人更在網上強烈反對教會當年豪花二百萬元的一個跟風千禧慶典式「晒冷聚會」,並且批評教會只有來自崇基神學院的神學畢業生,間接使教會出現近乎「倒模」的牧養模式……。

然而難得的是:我們的教會(包括總議會)卻從來沒有針對此人大興問罪之師,也沒有封舖拉人來鎮壓這些另類的言論。哈哈,這個人究竟是誰?那人就是……我呢!!!今天在青少年群體中服侍的我,昔日也曾經以較激進的方式來表達對教會生活的另類觀點,只是那些激進的猛火,今天也轉化成為服侍我們下一代的動力。

事實下在我信仰成長的日子,我也曾經出現許多信仰的疑問,不過透過多方的鑽研和追求,也間接地凝聚了一些信仰的基礎,並且成為我人生中的信仰立足點。過去的我經歷了昔日「事工為本」的牧養──即是只會要求你一味死做爛做,最後只會變成教會裏的事工怪獸,結果當外來的生活壓力衝進來的時候,我們的信仰也一崩即壞,這個就如福音書所說以沙土建立的根基。

到了今天當我可以在Youth Zone事奉的時候,它的其中一個核心價值就是要改變這種以「事工為本」的牧養模式:事奉人員必須先被牧養,他們才會牧養我們的青少年,這也是Youth Zone強調以「牧養為本」的事奉。也許這個可能只是一個仍未完全達到的遠景,但我們仍然努力追求這個目標,並且成為我們在事奉中的提醒。

所以,我們的神學就是我們的信仰價值觀及追求的方向。特別是身處於今天這個後現代的社會,我們也許只看重個人在信仰上的情感認知,「我思故我在」已經變成「我Feel故我在」:所有的東西也要被個人化和解構到支離破碎,許多信仰的教導和命題亦只變成對我無關重要的宏大敘事(Grand Narratives)。到了我們對上帝再沒有任何的感覺時,我們便有可能會選擇與耶穌分手。

故此當我們定意一生也在主的真道上成長,我們便要好好建構個人對信仰的客觀認知,加上自己的實踐及體會,也就漸漸轉化成為我們自己的「神學」,並在廣闊的神學光譜中找尋自己的信仰立足點。那麼,我們又可以怎樣可以建構自己的「神學」?稍後再分享。

回到序言
回到上一章
瀏覽下一章

我在九七前後的改變

今年是香港主權移交予中國的第十五年。隨著當年英國殖民地統治的結束,香港經歷了十五年的特區管治,社會的狀況已有很大的改變。而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發現自己從九七年後到現在也有很大的轉變。

十五年前,當時的我初出茅廬,也帶著一點點的期盼在一間有外國宣教士背景的機構工作。過去機構的最高負責人一直由外國人擔任。無獨有偶,當時機構正在計劃於九七年後由本地華人接任這個崗位,並就這個職位進行招聘的工作。結果來自四方八面的機構董事各出奇謀推薦了不同的人士應徵,最後其中一位候選人得到部份的董事支持而獲得聘用。當時同事們也期望機構的未來將會出現一番新景象。結果新主管的出現卻成為機構未來發展的轉捩點,而我在新主管到任了兩個月後也離開了這個機構。雖然我在機構只是工作了不足兩年的時間,但我卻見證了機構內的一場政治風暴,並在辦公室的人事關係和管理上了寶貴的一課。這一課令我畢生受用──學懂觀察職場環境背後的形勢和真象。只是今天這間機構的地方依舊,面目卻是全非了!

十五年前,我也開始了踏入行內的第一步--於夜間修讀了有關的文憑課程,從此開始了四年的半工讀的生涯。回顧那四年的學習,也帶給了我很大的收獲,讓我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並且大家當年仍然識於微時,但是那份彼此支持和分擔的情誼,也一直維繫到今天。仍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老師的家中一同進行個人反思的分享課,當晚大家都坦誠地分享了自己所面對的掙扎及人生經歷,也成為我在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課。同時這四年的學習也奠定了自己在行內的基礎知識,雖然所學的只是一些入門的知識,但卻成為了一張很實用的學習地圖,讓我知道自己的坐標並且幫助我可以找到最終的目的地。

十五年前,當時的我經過了幾年在教會全天候的事奉後,也因著一些緣故而決定全身而退。自小從一些小型的堂會中成長,經歷了事奉為本的牧養生活,也開始反思了繼續擔任「事工怪獸」的價值。當時的我卻又自以為旁觀者清,也似乎看通了不少信仰成長的問題。後來在科網潮流興起的同時發佈了一個網站,並自稱為「大宗派中的小信徒」在網上大膽提出教會只顧一味生產死做爛做的「事工怪獸」,對於「事工為本」的牧養方式深表質疑。同時更批評教會所謂的「三結合」模式只會帶來「架構多、事工多、會議多」的問題,還有教會只有來自某間神學院的神學畢業生,間接使教會出現近乎「倒模」的牧養模式……。

然而難得的是:我們的教會卻從來沒有針對此人大興問罪之師,也沒有封舖拉人來鎮壓這些另類的言論。事實上在我信仰成長的日子,我也曾經出現許多信仰的疑問,不過透過多方的鑽研和追求,也間接地凝聚了一些信仰的基礎,並且成為我人生中的信仰立足點。而今天的我也在青少年群體中繼續服侍,只是那些激進的猛火,今天也轉化成為服侍我們下一代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