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看生活事

主頁 » 2012 » 四月

Monthly Archives: 四月 2012

走過辛酸的道路

正當我要思考未來二十年的仕途之時,腦海裏卻勾起了昔日從我入行到現在的進程。原來當初的我也要奮鬥了許多個年頭才可到達今天的境況。

相比其他的同行,他們大多數是大學畢業後便開始投身於行內的工作,今天其中也有一些已經平步青雲了。然而我的道路卻是有點崎嶇。還記得當年大學畢業後,我卻花了三年時間在教會和機構工作,並思考著自己應否進入全職事奉之路。結果選擇了進入業界,不過我並沒有相關專業的學歷,所以只能由最低級的職位(只需中五畢業)開始入職。同時我也在晚間進修相關的文憑的課程,期間經歷了許多甜、酸、苦、辣,最後為了完成畢業前的全職實習而放棄了原有的工作,結果我也過了半年失業的日子,不過也總算捱過了。最後也可以開始進入部門的工作,踏上人生的新里程。

坦白講,在部門工作的頭幾年對我個人專業知識的增進其實不多,也明白身處一個另類的工作環境也有很多的適應和體會。我亦預見繼續停留在原有的職級,未來工作的前景也較狹窄。於是我又用了三年時間進修碩士的課程,也捱過了同時兼顧工作、返學和實習的時候。後來我也投考了部門的另一個職級,並在愛發生事的場景開始我的工作新一頁。

經歷了以上的轉變,原來我要用上前後十一年的時間才可到達別人大學畢業後的起跑線。若你問我,在過去的十一年內其實是有得也有失的。當然過程中也有上帝的保守與我一同渡過許多的難關,至少我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也有自己的家庭,更加不必為了一個安樂窩局而左頻右撲。

只是面對未來的日子,我想也需要重新自我裝備,以新的視野迎接下半生的職場生涯。難得現在身處京師,雖然做的其實只是較低級的行政支援工作,不過我也把握機會多去涉獵工作相關範疇的資訊並未來工作發展的檔案。當然我已預計下一個崗位也必定要回到前線中,然而為了未來而努力打好基礎,也許是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呢!

人生下半場

日前經過書店,赫然發現了這本【40歲,好日子才開始】,正好配合我目前的處境。跟許多坊間書所謂的「xx歲做的xx件事」一樣,此書提出很多改變人生下半場的建議,不過對我較有啟發性其實只有其中一點:踏入四十歲後,若我們仍然按著二、三十歲時的做事方式繼續餘下的人生,也許我們的未來將不會有任何的寸進。

觀乎自己目前的情況,好一點的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若以一場球賽作為比喻,目前的我大概是半場休息的時間,只有一比一的紀錄。上半場似是踢得有點被動的我開賽不久便已失了一球,及後我也努力反擊,並在一次門前混戰下追回了一球。然而對方卻又再次變陣並採用了新戰術。我亦意識到若我仍然沿用目前的戰術和佈陣,恐怕在下半場連和局也不能維持下去。

在家庭裏,自從女兒出世後,家庭在我生活上的比例已經不斷增大,我已經不能夠得心應手地兼顧其他的事情。就是以往我在教會中的事奉,也算是做了一點點的成績出來,不過現在的我已經是強弩之末,我已覺得真的需要在事奉的高峰中暫停下來,並要重新規劃我的未來,改變自己的思維和心態人進入人生的下半場。

回顧自己過十多年的工作生涯,我也算是比別人花了較長時間才能追及在同一的起跑線,而我也以為自己在其他領域所累積的經驗,對我日後的仕途發展也會有所裨益。誰知原來我還有很長的路才可到達期望的終點。明明似乎是累積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但我過去所擅長的一套已經不再管用了。若我仍然沿用現有的想法和模式去繼續我的生涯,可以預計未來再有突破的機會是很低的了。

目前距離退休還有二十年的時間,我也需要好好規劃未來這二十年。不然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很快又會到了五十歲,到時要再為自己計劃甚麼也是遲了。不過要我改變目前客觀的環境是不可能的,那我又可以怎樣?也許需要從心態上作出改變,找出新的思維和態度作出自我的調整,那即是甚麼?一切仍然在摸索中。

薪火相傳:從事奉中成長

自知還有不多的時間可以陪伴著大家一起成長,也毅然給大家分享我在成長中的一些體會。

那些年的事奉學習
猶記得在「那些年」的日子,自己還是剛剛洗禮加入教會,卻已被安排擔任當時青年團契團長的服侍。那是因為當時我的教會人手嚴重缺乏:教會只有一、兩個同工,還有為數不多的熱心弟兄姊妹,相比起現在你們在Youth Zone,那時的我還沒有上過八課或任何成長裁培,也沒有SYT(暑期佈道隊)、屬靈操練計劃、組長訓練、更加沒有穌營之類的事工配套,聖經也沒有看完過一次,卻要負責一個20餘人的青年群體,那我究竟可以靠著甚麼來完成我的事奉?當然是上帝啦!

回顧自己當年的事奉,實在是百般滋味在心頭。坦白講也談不上有甚麼的成功,但是經歷了這些「事奉為本的牧養」的日子,我只有一路做一路學,並從許多失敗和少許成功的經驗中殺出血路。然而更重要的是上帝亦同時改變了一個從前是寸爆咀的電車男,也塑造了今天的我,並且建構了我在信仰上的根基。也許沒有這些事奉成長的經歷,可能是今天我只會是一個行行企企的隱閉中年--也不相信會有這樣的改變,包括了我的性格和信仰觀。

也許就是昔日的事奉磨練,正是上帝要預備我日後的道路。六年前教會的同工邀約午膳,掔頭第一句就問:「你有沒有興趣擔任Youth Zone的團長一職?」同樣,當時的我對Youth Zone還沒有充分了解,那時還剛剛揍著五期組訓的一班馬騮,再加上工作的一些問題,團長一職實在不是輕省的。然而我亦明白同工初到貴境需要支援,並且我也要向青少年人分享在成長中的跌跌碰碰,讓他們不要重躋我們昔日的冤枉路。

未來Youth Zone的挑戰
當然今天Youth Zone的弟兄姊妹也面對著不少的挑戰:個人成長的困惑、學業上的重擔、畢業後工作的衝擊、事奉與生活的拉扯。坦白講,如果我們不再迎難而上,信仰的路也會更加難行。不然再過幾年我們雖然仍掛著Youth Zone的名號,但是Youth Zone已經成為了我們逃避成長的Comfort Zone、自我欺騙自己仍然是青少年人的團契俱樂部--這絕對不是上帝期望看見的東西。

事實上沒有人告訴我團長應有的Job Description,而我也只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基督徒,不過當你願意接受神的邀請投身祂的事奉行列,你的生命也會得到更多的成長、改變和祝福,上帝也告訴你在事奉和生活中應當要行的路,縱然會有辛苦或想放棄的時候,但是你並不孤單,因為上帝必會與你同行,祂也從來沒有撇下了你。

一個生命服侍的邀請
今天上帝的恩典和供應並沒有離開Youth Zone,因為上帝已為我們每年預備150個小六畢業生等著我們收割。這並不是上帝給我們的重擔,卻是祂給我們的恩典。可能你也會說:小六畢業生每年都有,為何會是今年呢?是的,一切也不在乎外在環境的因素,卻在於上帝給你的呼召。若是等到明天,可能到時你已再沒有機會了,明天的日子如何,誰會知曉呢?多年來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服侍也讓我看到:「沒有新的一代誕生,我們這一代只會慢慢步向滅亡。」

也許這些小六畢業生頑皮、不合作、不聽教、說話不客氣、一言九頂、流失率高……對著他們有會一擔紗糖一擔屎!不過想一想,當你還是初中生的時候,你們跟他們不是差不多嗎?然而上帝也沒有捨棄了我們,也讓我們認識了祂,也因為祂的愛而改變了!撒種的是我們,但卻是上帝的道叫他們生長。我們只是做撒種的工作--流淚撒種,卻歡呼收割!

「凡為我的名接納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納我。」(太18:5)

耶穌遇害的另類解讀

復活節是基督徒的重要節期,也是每年我們藉此紀念基督被釘十架救贖我們的恩典。這一點在信仰層面是無容置疑的。只是若我們進一步了解耶穌當時身處的社會處境,卻發現祂面對著一眾既得利益者的一次政治逼害。

先至聲明:小弟無意鼓吹甚麼政教合一(這是十分危險的事!),更不是將基督的救恩作出一次「去信仰化」的處理(這個只會將救恩局限於猶太群體內的事情,比起對信仰的普世性理解是一個低層次的解讀),或以甚麼宗教術語來合理化任何政治主張。本文只是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了解昔日耶穌被害的一次歷史事件,突顯人的罪性在政治上的惡行。

自從被巴比倫滅國後,以色列人先後被波斯和希臘統治。雖然曾經出現過一些獨立的運動,但最終也是失敗而回。直到主前63年羅馬將軍龐貝(Pompey)攻佔耶路撒冷,殺死聖殿的祭司並進入至聖所,從此巴勒斯坦被劃入羅馬的敘利亞行政省,猶太人在羅馬政府下統治。

羅馬統治下的猶太社會
當時羅馬政府以共和政體管轄各個地方,將國土分作許多的省,每個被征服的國家都要成為羅馬的一省。每省將種族或文化相同的人民集中起來,依照其行政的目標統治。每省會由指派總督(或稱巡撫)或由該地的分封王治理,但仍隸屬於羅馬的中央政府。故此後來希律可以稱王,治理猶太地,但仍以羅馬為宗主國,並且依照條例每年納稅。到了主後6年,羅馬政府又將巴勒斯坦納入羅馬巡撫的管轄之下,成為羅馬的行政省。

另一方面,當時羅馬的中央政府並沒有干涉地方事務,並由各省的行政長官治理,他們有自己的法庭,以猶太人的「公會」執行摩西的律法。公會由71人組成,其中一位是摩西,所以實際人數是70人。成員主要有祭司(撒都該人),文士(法利賽人),和德高望重的長老。原則上公會只受理宗教的事務,但猶太人以宗教立國,大小事務無不歸在宗教事務之中,司法、民事、刑事的訴訟都包括在聖經、聖經的註釋及口頭傳統中,但凡結婚、離婚、異端裁判、日曆、家譜、排難解紛都是公會的職權。地方不能解決的案件,亦可上訴到公會。

當時猶太社會中的不同派別
事實上當時主耶穌所身處的社會,也有來自不同背景的黨派,並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關係。其中主要的黨派包括:
1) 撒都該人:他們只信摩西五經,不信先知和口頭的傳統。否定復活、天使和鬼魂,常與法利賽人爭論。因為得到羅馬政府的歡心,故此他們生活富裕,也過著希臘化的生活。
2) 法利賽人:他們堅持猶太傳統文化及信仰,強調遵守書面的律法和口頭傳統,更硬性規定了怎樣守律法。並且他們掌握會堂的大權,有權接受和趕逐民眾在會堂中崇拜的權利。
3) 祭司:分為大祭司、祭司和利未人。他們的職務包括:指示神的旨意,求問(出28:30,拉2:63)、拈鬮(利16:8)、教導律法及編輯律法書(利10:11)、主持聖殿禮儀、包括每日的獻祭,節日的慶祝等。他們本為世襲服事上帝,但在爭權奪利風氣下,已有人可以用錢收買而得大祭司的職分,有些祭司亦會由羅馬政府委任。
4) 文士:他們受過訓練,專門抄寫律法及保存聖經的工作,具解釋和執行律法及辯護的責任,並教導百姓遵行。基於當時印刷術的缺乏,他們被視為律法的權威,甚至被稱為「律法師」--專業的解經專家和律法學者。
5) 希律黨:猶太人中奉承希律王的人,宣稱彌賽亞國度為希律國度。在新約時代,當耶穌傳講「彌賽亞國度」時,他們便群起攻擊,聯合法利賽黨謀害耶穌。他們雖然沒有得到民眾的支持。但在新約中卻是反對耶穌的重要份子。

必須說明的是:法利賽和撒都該是一種黨派,文士和祭司則是一種職業。文士多半為法利賽人,祭司則多半為撒都該人,亦有少數例外。

耶穌出來傳道的三年,祂向世人治病、趕鬼、宣講天國的信息,也深得民眾的歡迎。由於祂的廣行佈施,令到上述的一些既得利益者無論在宗教上或政治上也受到一定威脅,他們擔心耶穌將會帶領群眾挑戰他們現有的權力和制度。

事實上這些既得利益者的憂慮也絕非空談,皆因當時猶太人內也有一些奮銳黨,其中耶穌的一個門徒西門便是這派的成員。他們熱心於獨一真神耶和華,卻不滿國家長期在外族下統治,想藉神的力量,為政治上的獨立而戰爭。他們是猶太人中的激進派,主張與羅馬政府對抗,企圖推翻羅馬統治,建立神的國度。雖然耶穌所做的一切並沒有任何的政治動機,也無意捱翻任何的政權,但是有些民眾對祂寄予厚望。

結果,這些既得利益者開始他們的逼害大計:用錢收買猶大,並將耶穌捉著。耶穌被捕後,先後經過祭司長、公會、希律和彼拉多的審問。這些人嘗試尋找罪狀控訴耶穌--指控祂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又有兩個見証人指控耶穌說他曾經指著聖殿要拆毀它而又在三天裡建起來,並說這是褻瀆上帝的言行。雖然彼拉多提出找不到耶穌的控罪,但是因為祭司長和長老的挑唆,最後人們選擇釋放巴拉巴,卻要求將耶穌釘死。(太27:18-21; 可15: 9-13)

耶穌的死,固然是因為我們的罪,特別在複雜的政治角力的環境中,這些罪性更是醜陋得十分可怕。

相關文章
古利奈人西門:突如其來的十架路 (9.4.2020)
吊詭的十架救恩 (20.5.2015)
今晚之後,阿穌就要上路啦 (2.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