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看生活事

主頁 » 2009 » 十月

Monthly Archives: 十月 2009

我和你們一起成長


不經不覺,TKOMC Youth Zone已有十年的光景;當中有不少人認為:五年前Youth Zone的成立正是團契發展的轉捩點,而我亦此時開始在這個青少年群體中服侍。

自投羅網
當初為甚麼我會自投羅網來到大家當中?因為當年我對於Youth Zone的成立(即我們與KTMC Youth Zone一同在TKO聚會)是有一點保留的:以KTMC 300多人對比我們當時只有30-40人,我即時想起了財務學上的合併與收購(Merger & Acquisition)--當然這個情況不會在教會的群體中出現,但我所擔心卻是彼此文化上的衝擊(Culture Shock),我們的青少年人會被邊緣化(Marginalized)並且出現身分的危機(Identity Crisis)……這當然不是我所期望的局面,於是我毅然決定來到大家當中,與大家分享我的信仰經歷,並且與你們一同成長。

只是五年後的今日,我卻發現當初我對Youth Zone日後發展的推斷是太悲觀了!透過與KTMC合作的經驗,我們的青少年人在事奉上也成長了;我們也開始了組訓、敬拜隊、領導團及區導師等制度,並且在07年開始舉辦自己的營會。不過如果有人以為:我們只是靠著KTMC,團契才可以發展到今天的樣子,我當然不會同意--不要以為我們是搭上了KTMC的順風車(Free-rider),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事實上今天的團契已經是「很有TKO特色」的Youth Zone了。

從零開始的事奉
坦白講,當初開始事奉時沒有人告訴我應該如何去做,而我和大家也「間隔著一點點距離」,所以我也需要先為自己定位(Position)--我在團契的角式,同時在知識上也要有所裝備,多點聆聽你們的需要和問題。

兩年後,同工邀請我擔任組訓的導師,但我卻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的組訓--即是說沒有任何框架的限制,結果我整合了來自四方八面的材料,並加上我自己過去十零年的信仰體驗化身成為期一年的課程,然而最後教了三年都未教完。不過到了今天,我已經看見我的組訓成員可以達到我預期的目標,並且可以在事奉中獨當一面,最重要的卻是用到自己(Use of Self)在事奉的崗位發揮。

後來當我擔任了組訓導師差不多一年,上帝又再給我難題--同工邀請我擔任團契的團長(或許他們是嫌我老,已經找不到合適的位置來安插我了!)而我又是一個很難說不的人,也只好應承了。同樣,我亦努力地學習去做一個領袖,嘗試將事情看得遠一點,帶領大家在團契中慢慢成長,同時亦要為未來的團契作好準備--承接小六畢業生、進入大學後的生活衝擊並擴張自己的境界、投入職場後的生活平衡……過程中也鼓勵大家向著生命的標竿直跑。

在過去事奉的過程中,不單只是你們成長了,我也和你們一樣成長。而我也不斷地挑戰自己:嘗試在團契中不同的事奉,並且進到一些過去未曾試過的領域作另一個我,當然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是這些寶貴的經驗卻讓我認識自己更多,也經歷了上帝許多的恩典。

勇敢面對未來的挑戰
面對2010年,也許大家需要再成長多一點了--不要只停留在信仰的安舒區(Comfort Zone),人的惰性只會慢慢磨滅我們的鬥志,今天仍是家員的你,有一天你也可以為神事奉;今天當你仍是副家長,明天你就要做家長「擔起頭家了」!或者今天當你仍是家長的時候,將來神卻會呼召你要成為團契的區導師、組訓導師,甚至是團長!為的卻是要讓更多青少年人可以得聞福音。

過去曾經邀請過一些弟兄姊妹洗禮加入教會,當中有些會有這樣的回應:「自己做得仍未夠好,再遲一點吧!」如果我們真的要等到「做得最好的一刻」才去洗禮,這樣我們可能一生都無法洗禮,同樣當我們認為要等到自己有足夠恩賜才願意在事奉上再進一步,可能我們也會錯過許多經歷上帝恩典並且在信伸生命上成長的機會呢!

大學生活分享

九月開學後,Youth Zone也有不少弟兄姊妹由中學生升格做大專生/大學生。對許多人來說,大學/大專的生活是令人嚮往的,因為我們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按自己的意願選擇不同的大學生活方式…….而大家又會怎樣選擇呢?

尋找最大效用的大學生活
在大學校園裏,我們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大學生活:住Hall、拍拖、上莊、交換生、走堂、炒股票、搵老兼賺錢、吃喝玩樂、鑽圖書館、甚至走出校園向社會說不……而基督徒的大學生更會多了一項:教會生活。面對著有限的時間,卻又無盡的選擇,我們又可以怎樣選擇呢?

不論我們怎樣選擇的大學生活模式,其實都是我們因著對不同事物的價值觀而衍生出來的生活優先次序。我們的選擇反映了那一樣才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然而身處後現代的社會中令我們感到吊詭的是──彷彿我們的大學生活可以有無盡的選擇,有很大的自由度,但我們卻會更容易迷失,更容易不知道自己應該要走的路!

大學生活──尋找自己生命的答案!
讓我們先回最基本的問題:為甚麼我們要讀大學?將來的糊口?只跟著社會楷梯而前進?還是清高一點:可以修讀自己有興趣的科目?特別當我們作為一個基督徒的大學生,可能我們先要問的是:為甚麼神會讓我在大學讀這一科?為甚麼神會讓我入讀這間大學?

如果我們相信神一直帶領我們的前路,我們也會相信我們得以讀大學其實也是神的恩典──所以我們的大學生活是神為我們預備的,不論我們讀那間大學、讀甚麼課程和讀那一科,對於我們的選擇神也是有祂特別的心意,讓我們在成長學習與祂同行的經驗。所以我們在大學校園裏,也要常有感恩的心,並要努力過著生命得勝的生活。

仍記得當年上帝讓我有機會讀大學,卻不讓我修讀自己喜愛的科目──雖然人人都話工商管理將來大有前途,偏偏這不是我的興趣。事實上當我讀完了這三年,我更加認定賺錢發大達並不是我的人生終極目標,所以在忙碌的功課後,閒來我會留在圖書館鑽研有興趣的科目及文獻,結果那三年我自修了許多非本科的知識,甚至包括神學,並且以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問題。另一方面,神也讓我讀大學的三年在教會的團契參與事奉,透過事奉使我的生命成長。

事實上讀大學除了可以滿足我們工具性的需要(Instrumental Needs)之外,對我們個人成長發展(Growth & Developmental Needs)也是很重要的。不過當我們經過了十多年中小學的讀書生涯,我們很容易會有填鴨式教育的後遺症:只懂得怎樣在公開考試中取得最好成績,然後獲得大學的入場券。

所以當我們進到大學時,我們會期望大學的老師不必給我講那麼多廢話,只要給我問題的「標準答案」或「Marking Scheme」,也不要我自己去圖書館找相關的參考讀物。這樣,我們其實只是完成了中七之後,繼續在大學讀中八、中九而已。原來讀大學我們需要有更廣義的學習觀──設定問題的深度和闊度、找尋不同學習的徒徑、不要將問題停留在一個答案上,並從過程中擴闊自己的視野及見識。

大學知識對信仰的挑戰
另一個較辣手的問題是:讀大學我們也會接觸到不同的學科,包括科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他們對我們的基督教信仰也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對我們的基督教信仰作出極大的挑戰。

不過,我們其實不必擔心:有過百年歷史的基督教絕對是經得起考驗的宗教,那些不同學科對基督教的挑戰及問題,歷來也有很多人問過,反而我們要學習有一個廣闊的視野,願意對問題抱有開放的態度,了解正反兩方的論點、前人怎樣從信仰的角度作出合理的回應。仍記得當年我曾經反覆思考過經濟學的方法論,最後竟然在聖經中找到不謀而合的論點,也實在令我大開眼界!(但我必須提醒大家:不要將聖經看為一本百科全書,以為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聖經中找答案,這個只是盲目得很的信仰觀!)

各位Youth Zone的大學生,三年或四年的大學生活很快就過,面對著有限的時間,卻又無盡的選擇,你們又可以怎樣選擇呢?你會如何好好珍惜這段大學生活的時光,好讓自己整全的信仰生命也有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