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看生活事

主頁 » 2009 » 二月

Monthly Archives: 二月 2009

一個小信徒看家暴條例的爭議

近期政府就著《家庭暴力條例》的修訂,引起了宗教團體的關注。事實上,多年來基督教對於同性戀課題的立場一直甚具爭議。就是在Facebook中也有不同的群體表達他們的意見。眼見近日一片熾熱的爭論中,小弟膽敢向大家提出一些觀點:(http://www.legco.gov.hk/yr08-09/chinese/panels/ws/papers/ws1208cb2-341-3-c.pdf)既然其中一方旨在處理家庭定義的問題;另一方則強調法例給予他們應有的保護,故此當中需要解決的,可能只是一些法律上的「技術性問題」。

一)在處理《家庭暴力條例》的問題中,我們先要知道條例包括了兩個不同的概念:家庭和暴力。一些基督徒會著眼於條例對「家庭」的定義,因而反對將同性同居者納入家暴條例中;另一些支持同性戀人士的團體則著重於處理「暴力」問題的需要性,他們認為在人權的基礎下同性同居者也要得到同等的保障。其實雙方只是針對條例中不同的部份,但這點卻不可能引致雙方不能再作進一步的溝通和對談。

而在立法會的文件中政府已表明「擴大《條例》的保護範圍以涵蓋同性同居者,只旨在保護該等人士免受另一方騷擾,不應視為等同在法律上承認同性關係或給予該等人士法定權益。」

二)雖然一些教會及基督教團體旗幟鮮明地反對將《家庭暴力條例》的適用範圍涵蓋至同性的同居者,認為條例的修訂將改變「家庭」的定義,有違他們的宗教及道德立場。不過這並不代表基督徒群體對此問題只有一個的立場。當然基督徒不會認同同性戀的性取向,但是在保障同性同居者人生安全的前題下,某些基督徒群體卻不反對將同性同居者納入家暴條例的涵蓋範圍內。

事實上按照基督教信仰及聖經的教導,我們雖不認同同性戀者的性取向,但我們卻不能因此以真理「壓制」他們,甚至將他們推至教會及社會的邊緣。昔日主耶穌也與稅吏和妓女同席,難道你也以為祂是同意他們的行徑嗎?假如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中,那個被打傷的人是一個同性戀者,我們就不該作他們的「鄰舍」嗎?同意同性戀者需要得到保護以免受到任何暴力的對待,難道就等如我們認同同性戀的行為嗎?

財技背後的巧取豪奪

昔日讀書的年代,老師在教授商業倫理(Business Ethics)的課堂時曾經提及:各大企業在努力賺錢之餘,對於他們的持分者(Stakeholders),包括股東、員工、供應商、顧客、政府及社會等,也需要負上企業的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不過當遇有利益衝突的情況,沒有任何的監察下,大企業仍然會否考慮可有可無的企業社會責任?還是仍舊會無所不用其技去巧取豪奪?

到底利字當頭,縱然一些大企業努力履行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原來也離不開是為了提高其企業的品牌形象,至少在會計上公司的商譽(Goodwill)是有真實價值的。大企業真的願意大發善心並且考慮他人的好處?(for the benovolence of others ?)大家不妨在阿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找答案啦?仍然不死心,讓我們齊齊觀看一個實例--電訊盈科(PCCW)私有化的故事。

這次私有化事件在各大報章的財經版上(除了《信報》!)鬧得滿城風雨,「小李」的名字更是被人鬧到「貼地」,加上一些股民多年來一直與「八號仔」談戀愛:從十多年前購買曾經是藍籌股的電話公司開始,由190多元落到今天只有收購價$4.5元,實在叫人喊得一殼眼淚!(在此申報:我從未持有過電盈的股份!)

這次電盈的私有化行動,又再一次證明「小李」絕對不是甚麼成功企業家,更沒有考慮任何社會責任,頂多只懂得將不同企業買來賣去的技倆。如果還有人說當年「小李」為了不讓HKT落入新加坡電信公司,以「蛇吞象」的方式買入HKT是出手救市的做法,今日私有化一事也可以看清事實的真象罷!事實上「小李」去年亦曾經企圖出售HKT45%的股權,不過因為遇上金融風暴而未合時機。

這次「小李」再次施展自以為是財金技倆,並且大有可能淨袋十數億落袋!(皆因「小李」透過盈拓及私人共持有電盈28.9%股份,而中國網通則持有19.84%的股權。這次私有化的交易落實後,「小李」及網通需要動用接近159億港元全面收購電盈股份。但是電盈亦會向盈拓及網通派發高達169-187的現金股息。故此「小李」差不多是無本生利!)難怪小股東要齊齊聲討「小李」啦!

今天蔡子強也在《明報》寫了一篇〈巧取豪奪的故事〉,大家不妨一看。教科書雖然會向我們展現出對大企業抱有社會責任的合理期望,不過理想與現實卻又會是兩碼子的事。

功能城市的悲情

今早看了馬傑偉在【明報】的一篇佳作:〈香港能否從「功能城市」變型為「宜居城市」呢?〉也引發了我的一些迴響:

甚麼是功能城市?那是一個只講求經濟發展為主導的城市:基建良好、資訊科技發達、運輸網絡完善、促進社會各行業發展、靈活多變且講求高效率。事實上在上半個世紀,香港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並且銳意發展成為「亞洲的國際大都會」。驟眼一看,這些不都是有利香港發展的條件嗎?

是的,當香港人努力追求這些目標並且這已經成為所有人的核心價值觀時,社會便開始出現各種方式的爭競--小孩子從出生以後,他們便需要努力裝備預備將來:選購奶粉已不單只讓嬰孩健康地成長,更重要是可以令他們變得更聰明伶俐,並且要學習多樣的才能來確保他們可以入讀名校,將來讀書就要入大學、做工就要入大機構……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向上爬,彷彿我們在這個社會中已沒有其他可取的選擇。處於這個充滿生活壓力的社會,你會生活得開心嗎?

我們只看重所有人和事在功能上的發展,一些沒有市場價值或競爭力較弱的人事都可以拼棄和淘汰:舊式商店老舖被集團的連鎖店取代、舊有特式的社區一個個被重建成為現代化住宅商業區,生活在功能城市的人只有功能上的關係,然而彼此之間卻又很大的疏離感。如此一個功能城市並不一定是個「好住」的地方!

昔日幾十年前十幾幢舊式公屋社區的每層也有幾十個住戶,於是大家也能發揮彼此守望相助的鄰里精神。只是今日新型屋苑的社區,大家已經是家家關門各顧各了,因為社會的轉變大家已不需要這些鄰里的關係,亦沒有功能上的關係。每日在擠迫的港鐵車廂裏各人固然互不相識,大家也是各顧各做自己的事--打機、看報、聽歌,偶然身旁有人向你搭訕/問路的話,他就已經變成了這個城市的怪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