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看生活事

主頁 » 書影視歌評 » 《九天風雲》

《九天風雲》

一口氣看完這本《九天風雲》,作者黎文熹特意在兩鐵合併後才出版此書,明顯是刻意安排。其實書中內容並沒有太多內幕秘密,黎氏也以直接敘事的方式講述了2006年3月9-17日的「九鐵兵變事件」,過程歷時九天,所以他以《九天風雲》命名此書,不單只是諧音「九鐵」二字而已。

九鐵的管治文化
在1982年之前,九廣鐵路局一直由殖民地政府部門負責,後來《九廣鐵路公司條例》於當年12月通過,九廣鐵路公司於1983年2月1日成立,自此脫離政府,但仍然由政府全資擁有。運作上由九鐵管理局監察,管理局成員由港督委任。可以想像,一些舊有政府的官僚文化(只按上級的意願做事、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等)也不自覺在九鐵內出現。

過去楊啟彥(1941-2007)擔任主席兼行政總裁的年代(1996-2003),九鐵已被外界冠以「退休高官俱樂部」之名:楊氏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安排不少政府前官員加入九鐵、自行釐訂薪酬等。同時九鐵被傳媒發現擁有三艘遊艇、八輛名貴私家車、四十多個公司俱樂部會籍等奢侈而非必要的福利,為外界所非議。

結果特區政府於2001年修訂《九廣鐵路公司條例》,將管理局主席及行政總裁分別由兩人出任,加強對九鐵的管治。並在當年12月委任田北辰為九鐵管理局主席,而楊啟彥則為九鐵行政總裁。後來九鐵發生西門子事件,楊氏在2003年不獲續約。

管理層的權力鬥爭
黎氏在《九天風雲》中提到九鐵發生「裂紋事件」後,田氏曾經說過:「由我來負責應更容易吧,反正我是兼職的。」一度令他以為大家是「無私戰友」。不過後來田氏在記者會上說九鐵問題的癥結是他「未能很成功地引進一個透明度及逼切性的文化」,個人須要負責。

黎氏卻覺得田氏只是表面負責、實則譴責,且與九鐵員工劃清界線。他又批評田氏的「公關論」:要求「每位員工以公關手法面對傳媒」是不可能的,只會令運作混亂。同時田氏要求九鐵發生事故後由20鐘通報縮短至8分鐘通報,更令員工徒添壓力,成為是次兵變事件的導火線。結果黎氏和總監們商量,一致同意和田氏「攤牌」:由他一人去信管理局,要求田氏改變作風,分清行政總裁與主席的職權。

黎氏在書中重申,對於29位九鐵高層集體請假並召開記者會一事,事前並不知情。事後管理局要求處分,提出即時終止20名高層的合約,黎氏擔心此事對九鐵服務造成嚴重影響,提出自己辭職,「一人保廿人」。不過管理局最終仍要「找人祭旗」,結果將當日發言的黎啟憲即時解僱。

公司管治的課題
有論者表示此書對於公司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的課題有一定參考價值,從中反思管理與管治之間引起的衝突、權責分配的問題以及政治、公司利益與個人慾望所引起的問題等等。無可否認田氏獲委任進入九鐵管理局,銳意改善公司的管理及工作問題。但他能否與九鐵員工有良好的溝通,還是純粹與傳媒打好關係,改善的是九鐵的整體形像還是其個人的領導和管治之力?

事件中九鐵代表的只是傳統政府官僚漏習?相反田氏的方針就是新思維的管理模式?還是兩者之間可以互補不足?經過這次事件後,坦然個人對於田氏的印象也有改變。或許日後有更多資訊發放,我們對於事情的真相或有更多的了解。

附錄:九鐵兵變事件經過
2006年3月10日,九鐵署理行政總裁黎文熹連同全部5名總監及19名總經理,寫了一封機密信給九鐵管理局高層,指主席田北辰在九鐵內部干預過多、要求透明度過高及過份要求問責、公司主席和行政總裁權責不清等十大指控,形成一種「責難文化」,並在兩日內收集到九鐵約6000多名員工中近80%員工的逾3000個簽名。

3月12日,田氏對於事情感到震驚,他和特首煲呔曾會面,提出請辭。下午田氏召開記者會宣佈辭職,但生效日期卻由特首決定。

3月14日,九鐵管理局召開特別會議,田氏和黎氏均有出席。當日下午以九鐵市務總經理黎啟憲為首的20名九鐵高層人員集體請假,趁着管理局進行會議期間,在該地點旁邊舉行記者會,聲援黎氏及支持田氏辭職。

3月15日,煲呔曾、廖秀冬、田氏和黎氏在政府總部召開記者會,宣佈田北辰將留任九鐵管理局主席,田黎二人更四手相握以示和好。煲呔曾並指出九鐵出現嚴重紀律問題,並下令九鐵管理局處理事件。

3月16日,九鐵管理局中午召開會議後,黎氏親自宣佈管理局的決定:與黎啟憲解除合約,其餘19名管理層則獲發警告信,如一年內再犯則解僱。同時黎氏宣佈為九鐵出現嚴重紀律問題問責而辭去署理行政總裁一職。


發表留言